河北都市网   
当前位置:河北都市网文化艺术收藏品读
日期:2019-02-08 03:19:46  来源:本站整理

上海文化场馆年味浓 “文化拜年”成时尚

  (新春见闻)上海文化场馆年味浓 “文化拜年”成时尚

  中新网上海2月5日电 题:上海文化场馆年味浓 “文化拜年”成时尚

  作者 王笈

  农历己亥猪年首日(2月5日),不少沪人一早就在上海博物馆外排起了长龙,欲进馆一睹商代晚期青铜猪卣“真容”,“沾沾喜气”。令现场观众感到惊喜的是,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当日亲自为前100名观众送上了新春祝福和“文创红包”。


商代晚期青铜猪卣。 张亨伟 摄

  “文创红包”里装有“福”字、大吉红包和笔记本,灵感均来源于正在上博展出的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展品。其中,“福”字来源于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罗汉赞草书卷》;大吉红包上的“大吉”,则是上博书画专家从书画大家董其昌的多件书法作品中精心选择后截取的,分别是《阴符经》中的“大”和《乐志论》中的“吉”。


“知‘住’常乐”——第十三届海上年俗风情展。 康玉湛 摄

  第一个接过“文创红包”的吴永翔老先生,当天早上5点就赶来排队了,是农历己亥猪年上博的第一位观众。他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给博物馆拜年,给中华民族的文化拜年。我还准备来12年,12年以后,我可能就走不动了。”


“知‘住’常乐”——第十三届海上年俗风情展。 康玉湛 摄

  杨志刚告诉中新网记者,这是自己到上海博物馆的第5个春节,也是第5次在大年初一迎候第一批观众,“这是对上博观众的一种礼遇和尊重,也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博物馆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我们挑选了一些比较精美的文创小礼物赠送给观众,也是表达了对观众长期以来厚爱的一种感谢。”

  不忙春运、不放鞭炮的上海人,近年来的“年俗文化”有了些不一样的转变。除了吃一顿海派特色年夜饭,穿梭于老字号间购置年货,越来越多沪人开始热衷于体验“文化拜年”的乐趣。今年春节期间,沪上有84家博物馆、29家美术馆“不打烊”,“猪丰卣满迎新春”等各类新春主题特展齐迎客,让申城各地充满了文化年味。

  如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内,有观众正在“知‘住’常乐”——第十三届海上年俗风情展感受“海派年味”,过年扫尘、祭灶、贴春联等年俗事件及相关老物件勾起了他们的满满回忆。

  其中,由同济大学博士生李文墨提供的44幅年画藏品或复印件颇受关注。据李文墨介绍,过去,人们会根据不同的家宅空间选择不同的年画。如“状元游街”通常贴于书房,有“望子成龙”之意;贴“张仙射狗”则是为了驱邪,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观众屠老太太今年88岁了,逛完此间展览后颇有感触。“家里孩子们都很孝顺,不让我做什么事情,我自己也比较喜欢看这样的文化展览,越看越觉得好看。现在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了,这样过年蛮好的。”(完)



免责声明: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Tags:

作者:Admin
友情连接
Copyright © 2012-2024 hb.yyzzx.com 河北都市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
邮箱:1837655332@qq.com